有症状成人颈椎矢状位曲度分析及颈椎前路手术对其变化的影响

11061.jpg

       目的:探讨有症状成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特点及颈椎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曲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68名宁波地区成年有症状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前、术后分别同时行颈椎正侧位X线和颈椎CT扫描检查,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倾斜角、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术前X线和CT扫描获得的颈椎矢状面排列情况,使用Toyama等颈椎矢状位序列分型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前凸组,后凸组,变直或鹅颈畸形组,使用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比较X线和CT检查之间的差异和各参数的相关性,并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单因素ANOVA分析比较三组人群各参数间差异。

       结果:术前X线和CT比较发现除C7倾斜角P值>0.05外,其余均小于0.05,C2倾斜角、C2-C7角和SVA在术前X线和CT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X线测量,前凸组共25例(占36.7%),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共40例(占58.8%)、后凸组3例(占4.4%)。

通过X线测量发现,C2 倾斜角在变直组与后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35,在前凸组与变直组/后凸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倾斜角在前凸组与后凸组(P=0.002)、变直组与后凸组(P=0.530)无显著性差异,前凸组与变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C7角在前凸组与变直组/后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直组与后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6);SVA在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颈椎前路手术后,术后CT测量, C2 倾斜角在前凸组与后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在前凸组与变直组P=0.001、变直组与后凸组P=0.009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7倾斜角在前凸组与变直组(P=0.076)、变直组与后凸组(P=0.006)无显著性差异,前凸组与后凸组(P=0.001)的无统计学意义;C2-C7角在三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VA在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成人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前凸减少、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后凸畸形,术前X线测量较CT测量获得的颈椎前凸更大。颈椎前路手术可改善不同矢状位颈椎序列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但是有限的。对于术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畸形者,通过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无法获得满意的颈椎前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