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腰椎前凸指数评估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矢状面平衡

12120.jpg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末次随访时矢状面正常和不正常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即刻腰椎前凸指数(Lumbar lordosis index, LLI),评估LLI在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退变性脊柱侧凸单一后路矫形术的患者57名。纳入标准如下:(1)年龄大于45岁;(2)随访时间大于两年;(3)使用第三代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4)内固定节段大于5个节段;(5)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排除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外伤史、脊柱肿瘤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同时排除随访中需要行翻修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的站立位全脊柱X片上测量下列影像学参数:矢状面垂直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并计算腰椎前凸指数(LLI=LL/PI)。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矢状面是否正常分为A组(正常组,末次随访时SVA<5cm且PT<25°)和B组(失代偿组,末次随访时SVA>5cm或PT>25°)。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矢状面参数。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平均时间为4.4年(2年~8年)。在两组患者间,术前LL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18 vs. 0.47±0.21, P=0.638),A组患者术后LLI为0.89±0.13,显著大于B组患者的术后LLI(0.89±0.13 vs. 0.61±0.14, P=0.005)。A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VA为2.73±2.62cm,PT值为20.34±4.28°,而B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VA为7.81±3.26cm,PT值为29.81±5.13°,两组间SVA和PT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的术后LLI与末次随访时SVA存在弱相关性(r=-0.248, P<0.05)。

       结论:术后即刻的LLI可以用来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矢状面平衡。良好的术后LLI重建可以降低远期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