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滑动棒在胸腰椎椎间植骨沉降下的脊柱稳定性

11180.jpg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腰椎后路滑动棒固定和颈椎前路滑动钢板固定均可提供相当的脊柱稳定性,但在胸腰椎前路固定上的稳定性尚待研究,尤其是在椎间植骨发生沉降下的稳定性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评价胸腰椎前路滑动棒固定重建L1椎体切除的稳定性,并与刚性的钛棒固定相比较;模拟椎间植块沉降,探讨前路滑动棒固定在椎间植骨块短缩下的脊柱稳定性。     

       方法:本研究在脊柱试验机上对8例新鲜人体脊柱(T11-L3)标本施加屈伸、侧弯和旋转等方向上的纯力偶矩5.0 Nm,另在300N轴向跟随压力的作用下施加5.0 Nm屈伸方向的力偶矩。对标本行前路L1椎体次全切除,采用前路钛网重建L1椎体,再分别行前路滑动棒和钛棒固定。短缩前路钛网2 mm,模拟椎间植骨块沉降,重复行前路滑动棒和钛棒固定。滑动棒可沿棒的轴向滑动5 mm,但限制了轴向转动。轴向跟随力通过砝码悬挂在两根通过T11和L3两侧的线缆作用于标本,其优化路径仅对标本压缩,不产生转动。在稳定性测试中分别测量T12-L2的运动范围(ROM),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滑动棒与钛棒固定的差异。

       结果:滑动棒固定重建L1椎体次全切除的即刻ROM为前屈1.5°、后伸1.6°、侧弯0.9°及轴向旋转1.1°, 与刚性棒固定相近(前屈1.0°、后伸1.4°、侧弯0.8°及轴向旋转0.1°)。模拟椎间植骨沉降,滑动棒固定的ROM为前屈2.1°、后伸1.5°、侧弯1.2°及轴向旋转1.6°,与刚性棒固定(前屈1.6°、后伸1.1°、侧弯1.1°及轴向旋转1.3°)的差异没有显著性,但均较即刻固定的ROM有所增加。在跟随力作用下,滑动棒固定的即刻前屈和后伸ROM均为1.4°,刚性棒固定的即刻前屈和后伸ROM分别为1.2°和1.1°;椎间植骨短缩时,滑动棒的前屈ROM有所增加(1.6°),而刚性棒固定增加明显(1.7°)。

       结论:前路滑动棒固定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均能提供与钛棒固定相似的稳定性。在轴向跟随力作用下,滑动棒固定比刚性棒固定在椎间植骨沉降时有更好的前屈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