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骨缺损的处理策略

12109.jpg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变的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但手术疗效的好坏和手术技术有很大关系,手术的主要技术包括骨的处理、软组织平衡和假体选择。对于有骨缺损的病例,如何修复骨缺损和选择假体尤为重要。

       人工膝关节置换骨缺损的原因包括:骨质疏松,机械磨损,骨质破坏,骨囊肿,胫骨平台截骨术后和骨折后的膝关节置换。翻修的包括:感染,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假体取出方法不当等。

       骨缺损的分类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包容性和非包容性。包容性缺损是指骨缺损周围边缘有完整的皮质骨;非包容性缺损是指骨缺损周围的皮质骨有缺损,非包容性缺损又可分为倾斜型和垂直型。

       分类法较多包括:

       Rand分型:

       Ⅰ型  单髁累及范围﹤50%          缺损深度﹤5mm

       Ⅱ型  单髁累及范围 ﹥50%﹤70%    缺损深度5-10mm

       Ⅲ型  单髁累及范围 ﹥70%﹤90%    缺损深度﹥10mm

       Ⅳ型  单髁累及范围 ﹥90%         缺损深度﹥10mm

       Anderson骨科研究所(AORl):

       I型  未涉及干髁端骨质

       II型  累及干髁端

       III型  干髁端节段性丢失

       治疗方法包括:

       螺钉+骨水泥,螺钉+植自体骨,单纯骨水泥,单纯植骨,垫块

       包容性骨缺损:植骨或骨水泥,单独使用骨水泥仅限于高度小于5mm的包含性骨丢失。

       非包容性骨缺损:  螺钉+骨水泥或结构植骨,

       对于严重的骨缺损,采用加延长杆和垫块的方法,可修成垂直块或斜形块。

       Anderson 骨科研究所分类:

       I 型 少量骨缺损,不影响翻修假体的稳定性。 胫骨假体在排骨头和完整的干髓端以上。处理时无须用其他方法加固;但若翻修术中假体取出时引起松质骨缺失,则须用骨水泥或植骨处理。

       II 型  处理时须用骨水泥、加强垫或植骨,以恢复正常的关节线水平。最好选用带柄的翻修假体,以减轻骨与植人物界面的应力,可辅以骨水泥、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 加强物应用时须保证50 %的骨接触,以免假体下陷。

       III 型 骨缺损累及股骨裸和(或)胫骨平台的大部分,可伴有双侧副韧带或骸韧带撕脱。常因严重溶骨、多次翻修导致的医源性骨丢失,或铰链式假体植人后裸上骨折所致。须用大于1 . 0 Cm 厚的加强物或同种异体骨填补,同时选用合适假体固定植人物,代替骨丢失和(或)不稳定的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