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处理重在全身调控

weiai.jpg

       对于肝肿瘤、肝胆管结石等常见肝胆疾病,肝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肝切除术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一大诱因就是围手术期易出现过度炎症反应。因此,如何预防和处理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过度炎症反应成为了肝胆外科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卢教授介绍,肝切除围手术期间的焦虑、紧张、麻醉、手术创伤、出血、疼痛等多种损伤因素可诱发过度炎症反应。过度炎症反应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可能引发肝脏等器官功能不全甚至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其发病机制在于,上述因素可以引起促炎因子过度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导致机体处于促炎状态,进而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过度炎症反应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凝血机制失调及局部组织低灌注,加剧微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大循环及微循环低灌注相关的术后并发症。

       那么,如何预防和处理过度炎症反应的诱发因素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呢?卢教授表示,关键在于围手术期的全程管控。术前,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及时处理,尤其是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营养状况及全身状况,甚至包括改善病人过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损伤。术中,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操作要精准,肝血流阻断方式要合理,减少出血量,并尽力合理保全肝脏等器官的健康组织;术后,要选择合适的镇痛治疗方案和营养支持治疗,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保肝、护肝治疗。“既往认为,保护肝脏等器官功能,预防和控制感染,是肝胆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2个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已认识到,控制和减轻围术期过度炎症反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诱导过度炎症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元的,还不仅仅限于一般的感染,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卢教授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肝切除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处理中,除手术操作等环节的把控外,药物治疗在其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中药血必净因疗效独特获得了众多专家的关注。

       据卢教授介绍,2014年,我国发布了《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的多学科专家共识》。该共识着重强调了全身内环境稳态调控的重要性。

       中药血必净在全身调理方面的独到疗效也正契合了上述共识所提倡的全身调控的理念。血必净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五味中药构成,可以综合发挥抗炎、护肝作用。从中医角度而言,血必净的组分红花具有活血去淤的作用,赤芍具有去淤抗炎作用,川芎可以改善微循环,丹参养肝、柔肝,亦可抗氧自由基损伤,改善循环;当归可以养血、补气,因此是一个很好的调控全身炎症反应的药物。从西医角度而言,血必净在过度炎症反应及其所致不良后果的多个环节中可发挥作用。它在拮抗内毒素、抑制炎症和应激反应等方面疗效独特。

       那么,围绕肝胆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这一话题,今后还需开展哪些工作呢?在卢教授看来,一是要界定清楚炎症反应与过度炎症反应两者之间的区别,明确过度炎症反应“过度”的客观评价标准。目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缺乏特异性强的诊断标准,临床上难于对其做出精准评估,实现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二是要采取多模式的处置措施减轻过度炎症反应。以凝聚国内众多专家智慧结晶的共识为例,一方面要加强共识的推广,使其在全国得到规范化应用,另一方面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和完善共识内容。

       三是要深入开展药学研究。一方面要明确研究药物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各环节中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开发出更多经过严格科学研究论证的中药新药,让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走向临床,走向世界。

四是要对过度炎症反应的中间环节如胰岛素抵抗等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