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大妈”成骨质疏松重点人群

guzhis.jpg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约7000万,50岁以上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将近80%,“大妈”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重灾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主任表示,对抗骨质疏松,应以预防为先,国人应尽早为身体储备骨量,为健康加“骨”劲。

       骨质疏松症的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腕部、脊柱和髋部,其中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亡,因此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推进,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截至2009年,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而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还将继续增长。

       在中国近7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50岁以上女性患者约占其中的80%,人数超过5000万。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将急剧上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50-59岁的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6%,而60-69岁将上升至42.7%,70-79岁达到67%,8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更是超过了90%,均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

       一则来自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表明,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风险达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概率风险的总和。

       为什么中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会如此之高呢?这是由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其骨量处于快速丢失阶段,如果不及时补充钙质和加强健骨运动的话,很容易发展成骨质疏松。

       人体骨量一般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年轻时储备的骨量越多,到达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越低。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应该从年轻时就为自己打下一副“钢筋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