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

11198.jpg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深部组织(深筋膜以下)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及术后脊柱内置物翻修的重要原因。SSI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躯体、精神及经济负担,而且给外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在脊柱内置物翻修手术中,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据报道,脊柱外科术后SSI发生率约为2.1%~10.9%。因此,及早探索及总结SSI原因、尽可能减少SSI发生率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案、预防SSI再次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SSI,即使对熟练的脊柱外科医生来说,也是固有的潜在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SSI极为关键。首先,对于患者,围手术期应维持其稳定的身体状况,如控制血糖、合理营养、防治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患等,而术者术前应保持自身良好清洁状况、严格遵循无菌准备原则;其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显著减少术后SSI。对抗生素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本身的危险因素、过敏情况、抗生素抵抗问题和手术时间及复杂程度。

       通常选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过敏者用克林霉素替代,于手术皮肤切开前30min或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应用;术中每隔3~5h或出血量超过1500ml应追加一次剂量以维持其足够浓度;术后是否需要持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较大争议,目前对于非感染性伤口多倾向于术后持续应用抗生素24h。对于高危险因素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强调个性化。

       对于革兰染色阴性杆菌高风险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术前行尿液培养、个性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革兰染色阴性杆菌SSI。单纯术前静脉应用抗生素、术后引起急性深部组织SSI者,其病原菌多为MRSA。经后路脊柱外科手术中,在术中伤口缝合前局部应用小剂量(0.5~1g)万古霉素,能有效减少术后SSI的发生风险,同时具有花费少、易获得局部高抗生素浓度、显著减少体内抗生素的吸收和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

       再次,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充分去除坏死组织。手术时间如超过3h应当考虑更换手术衣及手套,脊柱内置物植入前应当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与外界接触过久。术中时常松开肌肉撑开器以防止肌肉缺血坏死、手术结束时充分清除坏死肌肉组织对预防术后SSI是有效的。在术中对手术区皮肤及周围无菌铺单加用酒精泡沫(alcoholfoam)消毒并对伤口充分引流能显著降低术后SSI。

       Watanabe等通过对223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术中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平均>2000ml/h)对预防术后SSI十分重要。此外,微创手术或者经前路手术可降低术后SSI发生率。微创手术可减少出血及死腔的形成,减少细菌生长,而经前路手术,因椎前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管,能加强体内细菌的清除,从而减少感染。对难愈合的伤口,如糖尿病患者,可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辅助伤口关闭,有助于伤口愈合并有效防止SSI,但伴有活动性脑脊液漏、伤口处有肿瘤或转移癌病变、对覆盖材料过敏及有出血倾向者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