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数与经济负担将翻一番

11253.jpg

       最新研究显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将给中国卫生系统带来持续性的费用增长。该研究通过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年骨折数以及费用将在2035年翻一番且持续增长,到2050年,防治费用将增长到1086.1亿元人民币。

       该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的学者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杂志上。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近230万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椎骨以及腕部骨折),给卫生系统带来直接经济负担近427.6亿元。其中,女性的骨折数约是男性的3倍,占总经济负担的73%。

       据悉,70岁以上人群通常是发生髋部骨折的高危人群,而髋部骨折在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给病人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带来的费用也最高。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The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IOF)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将有50%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在亚洲,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最大。虽然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略微降低到13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70岁以上的人群将占到总人口的20.2%,从2013年的8100万增加到2025年的1.32亿;至2050年,7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到2.63亿。与此同时,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数和直接经济负担将在2035年翻一番。到2050年,骨折数将增加到593万,带来的直接经济负担将近达1086.1亿元人民币。

       该研究的负责人司磊表示:“随着中国人群期望寿命的增加,特别是7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毋庸置疑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将给中国卫生系统带来愈加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研究将促进公众和政府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关注,并且希望有更多的卫生资源投入到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去。”

       来自塔斯马尼亚大学孟席斯医学研究所的卫生经济学专家Andrew Palmer教授补充道:“我们证实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并将持续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探索经济有效的筛查方式以及预防、治疗手段,去减轻骨质疏松性骨折带来的负担。目前,我们已成功构建了一个骨质疏松的卫生经济学模型,接下来我们将使用我们的模型努力寻找一个最佳的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筛查以及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