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11064.jpg

       骨水泥渗漏

       骨水泥在临床中应用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渗漏。①骨水泥沿着骨折裂隙渗漏到椎管、椎体间隙(含椎间盘)、椎体前缘等;②骨水泥渗漏入血管;③骨水泥渗漏到椎旁组织;④沿穿刺针道渗漏。大多数渗漏不会引起并发症,但是只要发生并发症往往是非常严重的。穿刺位置的不准确、多次反复穿刺、椎体壁的破坏等是最常见的渗漏原因。

       目前,多数临床医生倾向于在骨水泥拔丝期(或牙膏期)时注入骨水泥,认为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Baroud等的实验研究显示:骨水泥在牙膏状时期且呈面团状时,注入骨水泥没有出现渗漏的病例,而且指出骨水泥的注射剂量越大、渗漏的风险就越大,并由此计算出胸椎、腰椎椎体内骨水泥注入量分别是5~6ml、7~9ml为佳。然而理论上是更为稀薄的骨水泥进入椎体弥散的范围更大,其生物力学效果更显著,但是使骨水泥渗漏的危险性增大,因此也不能因为强调椎体的生物力学,而过度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尽管存在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的可能,但也有相关报道椎管内渗漏的发生率极低,这可能与操作者的手术技巧有关,但不能作为手术成功的标志。

       骨水泥渗漏后,可因注入时的压力进入椎体中央静脉,然后弥散进入邻近血管,常常是栓塞椎旁静脉丛,一般大多数椎旁静脉丛的栓塞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然而当栓子足够大时可能导致压迫、灼伤脊髓和(或)神经根,栓塞血管,导致椎体的缺血坏死。椎体后壁基底静脉孔是骨水泥渗漏的常见通道之一,并由此可能渗漏的骨水泥进入周围静脉,以引起肺栓塞最为严重。当注入的针道与椎体内血管相连通、骨水泥稀薄或快速注入时,栓塞的可能性增大。为了减少骨水泥栓塞发生的可能,柳申鹏等指出一次PVP手术时以≤3个椎体为度。尽管骨水泥致肺栓塞的可能性小,但临床中确有不少报道,如任振义等发现1例经皮腰椎成形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因此值得临床医师的警惕。

       原伤椎骨再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

       尽管PVP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但长期的研究发现,原骨折疼痛部位或周围再次出现了疼痛,X线片可见原伤椎再次发生了骨折或是邻近椎体发生了骨折。Lee等曾报道:在对244例行PVP治疗患者中,有15.6%的患者出现了术后椎体新骨折,其中邻近椎体骨折占58%。

       出现骨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骨水泥填充材料选择的不同,由于不同材料的骨水泥其强度和刚度不同,使得相应的生物力学不同而出现骨折。

       ②骨水泥的渗漏,尤其是渗漏在椎间盘的骨水泥,一方面渗漏的骨水泥破坏了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加剧了椎间盘的退变,增加了椎体间压力,另一方面渗漏进入椎间盘的骨水泥,多因早期无明显不适的症状,因此往往被临床所忽视。同样,有研究显示骨水泥进入到椎间盘后可导致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达58%。

       ③骨水泥注入量。不同剂量的骨水泥注入对椎体承受的应力载荷不同,使骨折更易发生。Nieuwenhuijse等临床研究显示向椎体注入骨水泥的量占椎体体积的24%左右时,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可能性随之降低。同时过多的骨水泥注入加重了术后椎体骨折的风险,建议小剂量骨水泥注入。

       ④骨水泥在椎体内注入的位置。椎体前柱是椎体受力的主要部位,注入的骨水泥不能到达此位置,会发生椎体应力的变化,而导致骨折。关于是单侧注入还是双侧注入骨水泥可减少骨折发生的可能,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

       ⑤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通常术前椎体受压缩或骨折的比值越大,椎体上下终板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就会相应提高;另外椎体压缩或骨折的比值越大,注入的骨水泥量相对增多,椎体承受的应力增大,更加剧了骨折的风险。刘东光等研究显示:术前椎体压缩骨折在51%~70%的患者,行PVP术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达50%。

       ⑥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椎体强度、刚度进一步降低,而注入的骨水泥强度、刚度并没有降低,因此可导致原伤椎骨再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增大。笔者认为继续进展的骨质疏松是PVP术后椎体骨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