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间 T 型骨折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疗效相似

12262_1.jpg

       儿童肱骨髁间 T 型骨折较少见,目前大多数文献尚无大样本总结报道,推荐的治疗方式也并没有多样本治疗基础,更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

       来自贝尔格莱德大学的 Ducic 等比较切开复位和经皮闭合复位两种方法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将结果发表在 Injury 杂志上。

       采纳 Toniolo 分型,将儿童肱骨髁间 T 型骨折分为 3 型:Ⅰ型:没有移位或轻微移位;Ⅱ型:移位,不伴干骺端粉碎性骨折;Ⅲ型:移位,伴有干骺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纳入 19 例在 2005 年 2 月 -2012 年 9 月间行闭合复位治疗或切开复位(钢板或克氏针)的肱骨髁间 T 型骨折患者(17 例男性,2 例女性),平均年龄 12.5 岁(3-16 个月)。所有患者中 I,II ,III 型骨折分别占 3 例,4 例,12 例。予以全麻后施行手术。I 型骨折或 II 型的采用闭合复位,共 7 例;III 型实施切开复位,共 12 例。

       在 C 臂机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保持患者肘关节屈曲,应用大的点式骨盆钳稳定已复位的骨折块,随后 2 根或更多克氏针从肱骨内侧髁和外侧髁穿入邻近的骨折块达到稳定。术后,肘关节予以石膏板固定。

       对移位伴有干骺端粉碎性骨折(III 型)和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经 Bryan 和 Morrey 描述的后侧入路予以暴露骨折端。关节面重建、髁间骨折转变为髁上骨折。使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最后在 X 片机透视下行骨折复位,缝合伤口,石膏板固定肘关节。

       跟踪随访的 12-97 个月(平均 49 月)。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进行评估(图 1 )。

       采纳创伤骨科协会颁布的评分系统和和 Jupiter 等修改的额外参数对患者进行随访最后的功能评估。涵盖 6 个方面(活动范围,解剖复位,恢复到术前活动水平,疼痛,主观感受和残疾)疗效评定分 4 个等级(1- 优,2- 良好,3- 可,4- 无效)。

       结果发现,显著疗效占 10 例(闭合复位中占 6 例,切开复位占 4 例),良好占 8 例,无效占 1 例。1 例患者在切开复位螺钉固定后无效后,额外增加 2 根克氏针固定治疗,最后症状改善。1 例患者出现针口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

       若闭合复位后达不到满意的位置,再予以手术治疗。有文献报道,切开复位在治疗严重的肱骨髁间骨折会引起关节的僵直。目前治疗手段的选择依据受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块形状,复位时肱骨远端关节面外观和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及手术医生的经验决定。

       作者总结认为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间 T 型骨折均有不错的疗效。然而,评定标准只适用于成人,儿童并不适用。因此,未来需要有更多的文章来提供一个较为标准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