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与瘘的管理

消化道穿孔与瘘的管理

   今年DDW期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前任主席霍斯(Hawes)教授主持进行了ASGE消化道穿孔与瘘处理的临床研讨会。

   会上,戈图穆卡拉(Gottumukkala)教授主要报告了消化内镜在急性消化道穿孔闭合中的作用。其介绍,可选择金属夹、大金属夹(OTSC)、全覆膜金属支架(放置时间一般为2~6周)以及内镜缝合装置处理穿孔,处理完毕后应造影证实穿孔已闭合。支架移位是常见难题,可选择金属夹、内镜缝合装置固定支架以防移位。

   Gottumukkala分别介绍道:大的穿孔闭合可以选择OTSC,胃部大的穿孔可以用大网膜辅助闭合穿孔,结肠病变切除和穿孔闭合前提是:①肠道准备充分干净;②选择CO2而非空气充盈消化道;③尽早发现穿孔并进行处理。

   史蒂文(Steven)教授报告了消化道减肥手术后穿孔(瘘)的诊断和处理。束带手术后穿孔(瘘)发生率为0.3%~8.3%,死亡率为6%~14%;而胃旁路减肥手术后穿孔(瘘)多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超过70%),约5%发生于空肠-空肠吻合口,其余为复合穿孔(瘘)。穿孔(瘘)的诊断可以采用胃镜、消化道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而治疗可以选择金属夹、OTSC、全覆膜金属支架以及内镜缝合装置等。

   戴维(David)教授介绍了胰胆穿孔(瘘)的原因和处理。常见的原因包括胆囊手术、肝脏手术、肝移植、外伤等。对于胆囊手术所致的胆管穿孔(瘘)可以选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处理,方法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和(或)胆管支架置入,而鼻胆引流管的放置越来越少,直径大的支架优于直径小的,支架不一定跨越穿孔(瘘)的位置,放置6周足够;而肝移植术后胰胆穿孔(瘘)的发生率可达到25%,可以选择塑料支架、T管引流解决,对于难治的穿孔(瘘)可以选择全覆膜金属支架,放置2~4周即可;对于胰瘘的处理,应选择塑料支架,支架必须跨越瘘(桥样引流),但支架的型号、大小和随访时间目前仍不清楚。

   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教授介绍了慢性瘘(窦道)的管理。他提出,诊断时可以选择消化道造影或者内镜,而内镜检查时宜选择CO2充盈。治疗时应首先处理瘘(窦道)肛侧的梗阻,否则不易愈合;闭合前,瘘(窦道)处坏死物的清除、引流以及细胞刷或者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处理创面很重要,可促进瘘(窦道)的愈合;对于食管上段瘘的处理,建议不选择气管食管双支架,其易引起支架间组织压迫坏死,瘘会更加明显。